咱先说说,孩子这倔脾气背后到底藏着啥?孩子摔门、瞪眼、死活不穿校服,好多家长就觉得孩子这是“叛逆期”到了。但心理学家发现,孩子倔其实是在练“掌控感”呢。就跟学走路的小婴儿,非要自己拿勺子吃饭,哪怕搞得满桌都是饭粒,他们就是想证明“我能行”。这里有俩关键点得注意哈。一是情绪反刍,孩子反复顶嘴,可能是用倔强藏着害怕,像怕数学考砸啥的。二是权力博弈,父母说“不许吃糖”,孩子说不定就听成“你管不着我”。
接着咱说说,别用“正确”把孩子的成长给压垮了。强行纠正孩子的倔脾气,就跟把橡皮筋拉到头一样,拉得越紧,反弹得越厉害。给大家支三招哈。第一招是三秒呼吸法,孩子尖叫“我再也不写作业了”,家长先深吸三口气。你冷静一秒,孩子那“火山”的温度就能降0.5度。第二招是画情绪温度计,用红黄蓝三种纸条,跟孩子一起贴出“生气值”,问问孩子“现在是红色暴怒,还是黄色有点烦”,把看不见的情绪变成能讨论的东西。第三招是设立“倔强缓冲区”,孩子非要穿恐龙T恤,咱就跟他约定,周一到周五听咱的,周末让他当一天衣品总监,用这点小让步换孩子长期配合。
孩子的倔脾气也能变成超能力。有个小男孩总把玩具车倒着开,老师还批评他“不听话”。结果家长后来发现,他是发现了车底有发光的机关。你看,倔强有时候就是探索的前奏。这里也有几个行动指南哈。把“必须”换成“选择”,问问孩子“写完作业想看动画片还是玩积木”。制造“可控冲突”,每周来一次家庭辩论赛,像“为什么恐龙会灭绝”这种主题就挺好。记录“倔强成就”,孩子坚持练琴三个月,就开个客厅音乐会。
父母得先放下“对错剧本”。有个妈妈老想着“孩子听我的,就能考进前十”,结果孩子越来越叛逆。教育可不是填空题,得开放讨论。大家也可以自省一下,是不是把孩子的倔强当成自己失败的证据了,孩子说“不要”,咱有没有听出他是想说“我需要被看见”。
总的来说,孩子的倔脾气就像是他们长出心理骨骼的“咔嗒”声。咱别老想着驯服他们,不如陪孩子在生活里撒欢儿。大家不妨试试上面这些方法,说不定孩子的倔脾气就变成优点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