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创业 手机 疯狂 坏人 华人 发明 自己

孩子识字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做

孩子识字敏感期是成长路上最有趣的阶段之一,就像春天的嫩芽在阳光下悄然生长。这时候的他们,总爱把目光停留在广告牌、包装袋、绘本封面,嘴里念叨着“水”“火”“天”这样的字,但可能连自己读的字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。作为家长,看着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,心里既欣喜又焦虑,总想快点教他们认字写字,却常常忽略了这个过程的节奏。

我曾遇到一位妈妈,孩子三岁半时对“超市”两个字特别敏感,每次去超市都要指着货架上的标签问“这是什么字”。她立刻买了识字卡片,每天陪孩子认字,结果孩子反而对卡片产生了抵触情绪,一看到就躲到角落里。这样的案例很常见,很多家长误以为“识字就是背字”,却忘了孩子需要的是在真实场景中感受文字的魅力。比如孩子指着“谢谢”牌问“这是什么字”,家长可以蹲下来和他一起观察,指着“谢”字说:“你看,这个字像一个人在挥手,我们每天和客人说‘谢谢’的时候,是不是也在挥手呢?”这样把字和生活场景结合,孩子更容易记住。

孩子识字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做

另一个案例是,孩子五岁时在幼儿园识字比赛上表现不佳,回家后哭着说“我不会认字”。家长发现,孩子虽然能认出“苹果”“香蕉”这些常见字,但对“田”“地”“山”这样的字却毫无头绪。这时候,家长的反应很关键。有人会急着纠正错误,有人会耐心询问:“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字太难了?”其实,孩子在识字敏感期更需要的是“玩中学”。比如把识字游戏变成寻宝活动,让孩子在房间里寻找“家”“人”“口”这些字,找到后用贴纸奖励,比单纯背诵更有效。

有些家长会把识字和学习挂钩,比如孩子写错字就批评“你太笨了”,或者用“别人家孩子”来比较。但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。我记得一个孩子,六岁时在写字时总是把“日”写成“目”,妈妈每次都会说“你怎么这么粗心”,结果孩子越来越害怕写字,甚至把铅笔藏起来。其实,孩子在识字敏感期的错误更多是“探索”过程中的自然现象,家长可以笑着引导:“你看,这个字像太阳一样圆圆的,我们一起来画一个太阳吧!”用鼓励代替指责,才能让孩子保持兴趣。

每个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期都有自己的节奏,有的孩子喜欢在睡前翻看绘本,有的孩子则沉迷于在玩具上找字。比如有个小男孩,四岁时对玩具上的“乐”字特别着迷,每天都要把玩具拆开看看里面有没有“乐”字。妈妈没有强迫他背诵,而是陪他一起观察,用“乐”字做游戏,比如“乐”字有多少笔画,像不像一个笑脸。几个月后,孩子不仅认得了“乐”字,还学会了用“乐”字组词,甚至在画画时主动写上“快乐”两个字。

识字敏感期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。家长需要做的,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陪伴他们,比如在厨房贴上“番茄”“鸡蛋”这样的字,让孩子在做饭时认字;或者把识字变成亲子游戏,比如用“找字”比赛代替“背字”任务。当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到文字的温度,他们自然会爱上识字,就像爱上了春天的阳光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孩子识字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做
  • 小学六年级不想上学该怎么办
  • 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后果
  • 初中生小四科不好怎么办
  • 儿子对父母说话不尊重怎么办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