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把钥匙,别急着当“灭火器”,先成为“观察者”。青春期男孩的暴躁,就像突然来的一场大雷雨,你越着急去堵,那水花溅得到处都是,更乱套了。咱先别忙着评判,好好观察他发出的“雷雨信号”。是写作业的时候摔笔,还是被朋友冷落之后就不说话了?他生气的背后,可能是觉得“我咋这么没用,啥都做不好”的挫败感,也可能是“哎呀,没人能懂我”的孤独感。咱就别再冲他喊“你咋又发脾气”了,换成“最近你好像压力挺大的,要不要聊聊呀”,把对抗变成共情,这多好呀!
第二把钥匙,用“三明治沟通法”打破沉默。青春期的男孩喜欢把心事藏起来,就像藏进了一个堡垒。不过呢,这堡垒的砖块可脆弱啦。咱试试“三明治沟通”,第一层,先肯定他的感受,比如说“我知道你今天被老师批评了,这也太不公平了”;第二层,引导他表达,“要是我,估计气得都想砸桌子了,你当时想咋发泄呀”;第三层,给他提供选择,“咱们一起去打球发泄发泄,或者你先冷静10分钟咋样”。可千万别用“你应该”“你不该”把他的嘴堵上,要用“我们可以”给他打开一扇窗。
第三把钥匙,把愤怒变成“情绪过山车”游戏。当男孩怒吼的时候,别害怕他失控。愤怒就像情绪坐过山车,你突然急刹车,他这个“乘客”不得更慌呀!咱试试这些游戏化的技巧。“愤怒温度计”,让他用1 - 10分来描述自己的愤怒值,每降低1分,咱就夸他一句“你控制得比我都强”;“情绪沙漏”,倒计时3分钟,跟他说“沙漏流完之前,你可以大喊、踢枕头,就是不能伤害人”;“愤怒日记”,让他用涂鸦或者拍视频记录情绪,完了再问问他“你当时的‘愤怒怪兽’长啥样呀”。
第四把钥匙,家庭得是情绪的“安全岛”,可别变成“雷区”。男孩的暴躁经常在家里爆发,因为家是他最放松的“战场”。咱得检查检查家庭环境。可别用“双重标准”当武器,要是他骂人你骂他,你自己还边吼边说“我是为你好”,这就跟用刀子切蛋糕似的。咱制造点“无压力时刻”,每周固定一小时来个“吐槽大会”,让他吐槽学校、吐槽游戏,甚至吐槽你的发型都行,但规则是谁先翻脸谁洗碗。用肢体语言给他“充电”,递杯热可可,拍拍他肩膀,比你“好好说话”管用多啦!
第五把钥匙,当愤怒成了“日常天气”,别犹豫,赶紧推开专业门。要是男孩的暴躁超过两周,还伴随着失眠、自残倾向或者成绩突然下降,这可能就是情绪的“台风天”啦。这时候,心理咨询可不是“贴标签”,是帮他找到“情绪导航仪”呢。咱可以说“爸爸/妈妈最近也觉得压力大,要不咱一起找人聊聊”,把求助变成全家人的“升级装备”。
最后的小提醒来啦,青春期的男孩就像没驯服的野马,咱别强迫他低头,陪着他找到缰绳就行。愤怒就是成长的阵痛,你的耐心,会成为他以后面对世界的底气哟!大家都试试这5把钥匙,看看能不能把家里暴躁的男孩变得温顺点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