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需要调整沟通方式。上周遇到一个案例,小杰的爸爸每次发现他偷偷玩手机,就立刻没收设备,结果孩子越反抗越沉迷。后来建议他和孩子约定"家庭规则时间",每天放学后先玩半小时平板,完成后必须把设备收起来。这个改变让父子关系缓和了不少,孩子开始主动完成作业,爸爸也少了很多火气。
电子产品是另一个容易引发冲突的点。有位妈妈分享,她发现儿子小宇总把作业本藏在枕头下,原来是为了偷看短视频。这时需要建立"专属空间",在客厅设置一个阅读角,放上孩子喜欢的书籍和玩具,让他在固定区域完成学习任务。当孩子完成作业后,可以奖励他去这个区域玩耍,这种正向激励比一味禁止更有效。
情绪管理也是关键。上周有个男孩小浩,因为被同学嘲笑身高,回家后把玩具全部摔碎。家长发现时,他正躲在房间里发抖。这时需要学会"情绪翻译",用"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"代替"怎么又搞破坏"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。当孩子愿意表达情绪时,家长可以陪他一起想办法,比如运动、画画或写日记来释放压力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家长不必焦虑。就像小明的妈妈后来发现,孩子其实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。每天晚饭后,她会陪儿子玩他喜欢的拼图游戏,这个改变让原本对抗的母子开始有了默契。9岁是孩子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,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控制,而是用智慧搭建理解的桥梁。当孩子学会表达自己时,叛逆期的迷雾就会慢慢散去,露出成长的曙光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