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每天早上推开窗,都能瞅见楼下那棵歪脖子老槐树。它那枝干歪七扭八的,可新芽却硬要朝着阳光长,倔得很!这就让我想起咨询室里那些家长,他们老担心孩子不够勇敢,却忘了安全感才是自信心的“土壤”。
一、当树根沉入黑暗 有一回,五岁的小雨揪着我的衣角,说:“妈妈,床底下有怪物!”我就蹲下,跟她一块儿用台灯把床底每个角落都照了个遍,跟她说:“你瞧,月光在地板上跳舞呢,怪物都变成影子啦!”安全感可不是把恐惧赶跑,而是得教孩子在黑暗里找到自己的光。咱把“别怕”换成“我在这里”,把“快点”换成“慢慢来”,跟孩子一块儿蹲下来看蚂蚁搬家、看蜡笔画作、看摔破的膝盖。这些弯腰的小动作,能让孩子心里特踏实。
二、错误是长出年轮的刻刀 八岁的小哲拿着皱巴巴的数学卷子,橡皮擦在“78分”那儿都磨出毛边了。我就撕了张纸巾,画了棵没叶子的树,跟他说:“每道错题都是年轮,等春天一到,新芽就从这儿冒出来啦。”容错教育可不是夸错误,而是把跌倒变成成长的仪式。孩子把牛奶洒绘本上了,别急着擦桌子,跟他一块儿看看水渍晕染的图案,说:“瞧,这是咖啡渍画的彩虹。”
三、自主权是年轮的呼吸孔 妈妈看着要出门的女儿,叹气说:“为啥非要穿那双洞洞鞋啊?”我就拿了三双鞋过去,说:“去海边的,去公园的,去补习班的,你自己挑。”选择权可不是啥都不管,而是用“你决定”代替“你应该”。就像老槐树不用园丁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修剪,孩子要的不是完美的决定,而是被信任的自由。从“喝牛奶还是果汁”开始,把遥控器变成人生的选择键。
四、身体语言是无声的摇篮曲 我咨询的时候,老观察:焦虑的家长说话时手指揪着衣角,自信孩子的妈妈会把胳膊肘支在桌上,跟老朋友似的。拥抱可不只是拥抱,是心跳一块儿共振;牵手也不只是牵手,是温度在传递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,把“坐直点”换成轻轻拍拍后背,把“快点写”换成揉揉肩膀。这些动作能比说话更早让孩子心里有安全感。
五、情绪是年轮里的养分 爸爸看着考满分还哭的女儿,纳闷地问:“为啥考满分还哭啊?”我就递了张纸巾,说:“满分就像突然长大的年轮,会把嫩芽挤疼。”接纳情绪可不是纵容,是教孩子给感受起名字。孩子说“我讨厌钢琴课”,别急着讲道理,先跟他说:“讨厌的感觉就像五线谱上的休止符,先休息一下再接着来,咋样?”情绪温度计可比行为指南重要多啦。
傍晚再看那棵老槐树,歪歪扭扭的枝干上站着三只麻雀。安全感和自信心可不是两条平行线,而是同一棵树的根和叶。咱别老想着修剪孩子的“不完美”,那些歪歪扭扭的年轮里,藏着孩子以后能扛风雨的底气呢。就像老槐树不用挺直腰杆,就安安静静地长,让每片叶子都找到自己的阳光。
最新评论